从商帮,到商会,看风云变迁
来源:本站 发布:2018-11-08 点击:488
商帮的核心是“帮”,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那么商会是什么呢?它随着现代工业的产生而兴起,是原本一盘散沙的企业形成的集合体,除了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外,更催生了现代公民的社会形态。
商帮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
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商帮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商会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商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但由于传统的商帮存在局限,才没有一直发展至今,下面来看看商帮都有哪些局限:
从形成角度就可看出商帮的历史作用与局限。历史作用是商帮起到了保护、整合、扩大商业圈、调动资源的作用,让商家以群体的姿态面对无法预知的市场。市场开放是全世界的,个体面对时无能为力,就会退出;以群体方式走出去,就给人一个群体的概念,就敢于面对市场。商帮的正面作用是面对开放的市场时敢于走出去,去市场搏。因为基于共同的文化基础、习惯,甚至是血缘关系,彼此之间很容易沟通,保护作用非常积极。
其消极因素是:以地域、区域文化为基础。这种区域文化概念与开放的市场是矛盾的、对立的。而市场却是流动的,哪里有利益资源就流向哪里,这样商帮的运作就会阻碍市场的这种流动。这种区域性的帮会与文化对整个市场的成熟有阻碍作用。
历史上,帮会古已有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开放市场,这与帮会的负面作用是分不开,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商帮对外对内有着不一样的规则,而市场的成熟在规则上要求统一。另外,对于商帮内部的人,帮会的存在也不一定有好处,它类似于家族,强调等级,带有很浓厚的封建色彩,与市场经济水火不相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可以变,资源配置快速流动,而等级森严的帮会则失去了很多机会,不让其有很多奇迹发生,反过来阻碍了内部成员能 力与积极性的发挥。为何商帮至今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没有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就是因为它具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成不了市场经济的主流文化,成不了气候,本质上还是一种利益行为,交易性质很浓。
商帮与商会区别较大
商帮演变至今已转化为商会,如浙江商会、温州商会等,里面有专职的干事。但它与纯粹由政府成立的商会有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支系,商会多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和整合,政府的商会强调民营化,商帮则是纯粹从民间市场中而来,市场色彩更浓,它源于市场也发展于市场。可以说商帮和商会是两大格局,但之间有融合的地方。现代市场经济,商会的作用很大,例如反倾销案件,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新商帮应从地域走向行业
现代社会需要商帮这种组织。因为从文化上看我们还带有点封建色彩,虽然从政治上看早已跨过这一阶段,但不少人还未抛却区域色彩,内心中还是认同地域和血缘,他们抹不掉这一特性,故提倡商帮有一定需要。它是有群众基础的,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政府对此需要加强引导,其次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另外,商帮内部的人对此也要有清楚认识,要看到商帮的封闭性:它只是在大的、开放的环境里的一个封闭的群体,不能指靠它,否则企业做不大。
打造新商帮应从地域走向行业。以地域为条件的商帮是封建性的、反动的东西,反过来以行业为基础,以供应链为条件也可成立商帮。以行业为基础形成的商帮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后的商帮完完全全是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以行业、供应链为基础,比如说目前日本许多企业都带有商帮性质,但它本身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帮,而是形成一个战略联盟,符合市场规律,打破了地域文化的限制。这是我国目前民间商会做不到的,商会多是一些热心人士在搞,而不是有专职人员。
类型:转载 来源:湘商网《从商帮局限看商会走向》、搜狗百科
编辑:杜欣章
此文章为转载内容,仅供学习借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