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 发布:2021-02-24 点击:52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圆满收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线图。《建议》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中非合作已取得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合作是国际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亮点。对非洲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契合非洲发展需要,在促进非洲培育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中国而言,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非双多边务实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政治互信不断巩固。近年来,中非高层互访频繁,外交磋商与战略对话日趋密切,中非关系由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洲国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更加坚定地支持中方,中非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协调配合,维护和扩大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双边和多边政策对接,合作机制深度融通。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框架的组成部分,并且与非盟于2015年1月通过的《2063年议程》深度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双方务实合作和共同发展。
基础设施合作日趋深化。据不完全统计,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已为非洲修建了上万公里的公路、5000多公里的铁路以及上百座港口、机场和桥梁等。我国已成为非洲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基础设施合作也成为中非合作最亮丽的名片。
贸易便利化持续发展。我国已向非洲多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免关税政策,与多个非洲国家在海关、质检、税收等领域进行了通力合作。我国还大力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自2009年以来,我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9年中非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
人文交流形式多样。近年来,大批非洲留学生来华深造。中国通过研讨班、培训班等形式为非洲政府官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在非洲援建的多所大学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人力资源开发。作为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对非合作“八大行动”中的“人文交流行动”首项任务,中国非洲研究院于2019年4月正式成立。目前,中国非洲研究院已在智库建设、学术交往、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绩,为中非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就区域层面而言,部分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区域安全形势也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中非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为引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合作稳步发展。
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意义重大,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关注的重要领域。高质量发展,是中非双方对于未来发展愿景的共同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非盟《2063年议程》也为非洲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提出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打造繁荣的非洲,并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当前,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统筹中非双方所需,推动新时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合作再上新台阶。
继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也是未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应始终遵循的准则。
深度融合各种机制倡议,推动中非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更加高效务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把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以及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作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九届会议上,南非社会发展研究院首席执行官达利尔·斯瓦内普尔提出,需要加强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机制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之间的协调。南非非洲研究院学者维约·姆吉巴也认为,需要协调涉及非洲大陆的各种倡议,并将其融合到统一的框架中,才能更加有效推动非洲跨区域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深化中非公共卫生合作,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非人民携手抗疫,是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非洲送来宝贵支持。非洲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驰援,同非洲人民坚定站在一起。未来,中方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非洲疾控中心以及其他双多边合作机制,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协助非方来华采购抗疫物资,以支持非方抗疫行动,同时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领域与有能力的非洲国家深化合作。从长远看,还可在帮助非洲抗击其他传染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深化重要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与非盟《2063年议程》相契合,后者把建立非洲大陆自贸区以及建设一体化高铁网络和统一的空中运输市场、泛非电子网络等作为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中非在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等重要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世界各国对数字经济的需求,发展数字经济可成为中非合作的新路径。
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中非务实合作的民意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合作是中非关系实现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新形势下,中非深化传统友谊,密切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不仅造福中非人民,而且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目前来看,中非人文交流以官方引领为主,社会层面和民众直接参与相对不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非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媒体合作,共同扩大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非洲故事。此外,还应促进双方智库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研究、学术互访、专题研讨、人才培训等方式,加大议题设置的主动性,积极开展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共同探索互利合作新模式。
|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0年12月11日总第540期 作者:王凤(中国非洲研究院) | 整理:中国非洲总商会秘书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