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进周边团结抗疫、发展合作新篇章

来源:本站 发布:2021-01-19 点击:496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2021年1月17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结束访问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之际接受媒体采访。内容如下:
  一、缅甸是今年周边之行首站,您也是缅甸大选后访缅的首位外国外长,请问此访主要考虑是什么?
  王毅:习近平主席去年1月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同缅方达成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共识,赋予千年“胞波”情谊新的时代内涵。
  选择缅甸作为今年周边首访首站,旨在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访缅成果,扎实推进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此访也正值缅甸新一届政府成立在即,传递了中方愿同缅方深化沟通,加强对接,支持缅甸新政府顺利施政的明确信息。访问期间,双方就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计划达成原则共识,就下阶段两国全方位合作形成一系列具体思路和举措。
  团结抗疫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优先要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缅互施援手,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精神得到充分展现。作为山水相连的近邻,面临疫情反弹形势,双方将加强联防联控,中方决定向缅方捐赠部分疫苗。中国人民将同缅甸人民坚定站在一起,直至最终战胜疫情。
  经济走廊建设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此访期间,双方就推进走廊建设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推动皎漂深水港、边境经济合作区、仰光新城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好走廊三端支撑;加快推进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搭建起连通走廊的骨架网络。相信走廊建设将为缅新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支持对方核心关切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突出特征。中方将坚定支持缅甸民族和解进程,在国际上为缅方主持公道,仗义执言。我们也高度赞赏缅方坚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在涉疆、涉港、涉台问题上的正当立场。
  促进区域合作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缅甸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首倡地”,澜湄合作明确提出以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目标。今年是澜湄合作五周年,恰逢缅甸与中国担任共同主席国。双方将携手拓展澜湄合作领域,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加快澜湄合作同“陆海新通道”对接,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二、印尼方面在您访问期间表示,印尼和中国是亲密兄弟,衷心希望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良好合作。请问您对后疫情时期中印尼合作有哪些期待?
  王毅:访问印尼当天,恰好一架满载中国疫苗材料的航班同期抵达。佐科总统在会见我之前,率先接种中国疫苗并全程电视直播,这体现了印尼对中国疫苗的信任,体现了印尼坚定抗击疫情的决心,也成为两国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生动写照。
  中国和印尼都是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经济体。当前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叠加,两国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同佐科总统三次通话,就抗疫和发展合作进行战略沟通。此行旨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确定深化合作路径。双方同意要树立新兴大国及南南合作的“三个典范”。
  一是开展疫苗合作的典范。两国率先合作推进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印尼成为全球首批接种疫苗的国家之一。我们将鼓励双方企业强强联手,开展疫苗采购、生产及技术合作,助力印尼成为地区疫苗生产中心,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用得上、用得起优质疫苗,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印尼力量。
  二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习近平主席正是在印尼首度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倡议,两国“一带一路”合作成效显著,在疫情中显示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我们将重点建设好雅万高铁,“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两国双园”等重大项目,培育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增长点,持续扩大印尼优质产品对华出口和中方对印尼投资,切实提升两国民众的获得感。双方还将探讨建立更紧密的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助力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
  三是维护多边主义的典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双方都表示要推动RCEP尽快生效,释放全球最大自贸区红利,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双方签署了网络安全合作协议,为推动地区和国际社会构建网络安全规则作出积极努力。双方同为二十国集团发展中成员,中方将全力支持印尼明年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今年是中文建交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文莱还是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请问对中文关系发展和文莱担任主席国有何期待?
  王毅:“双30”周年加上文莱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为中文两国全面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此访期间,双方总结既往,谋划未来,确定了新的合作规划。
  三十而立,中文关系迎来更加广阔发展前景。在两国元首战略指引下,中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稳步推进恒逸石化、“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重大项目合作,扩大了互利共赢和利益交融,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面对疫情,两国携手应对,都取得抗疫重大成果,都成为疫情形势下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站在“双30”周年重要节点上,我们一致同意提升中文互利合作水平,实施中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文方“2035宏愿”战略对接,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我们宣布建立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推动建设货物运输“绿色通道”,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们同意开展疫苗合作,中方将继续为文方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积极支持。我们宣布在政府间联合指导委员会框架下启动能源合作工作组,尽快成立海上、农渔、文旅等工作组,以更加有效推动重点领域合作。此访期间,双方还发布了建交30周年徽标。徽标以帆船为形,预示着两国关系穿越新冠疫情阴霾,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站在“双30”周年重要节点上,我们一致同意深化区域合作。中文都是东亚区域合作重要参与方和积极推动者。2013年文莱担任主席国时,提出解决南海问题“双轨”思路,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了智慧。今年文莱将东盟主题确定为“共同关注,共同应对,共同繁荣”,中方予以明确支持。希望文莱发挥主席国作用,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在30周年之际迈上新台阶,引导东亚合作聚焦东亚、聚焦发展、聚焦区域一体化进程。
  文莱还是唯一全境在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国家。我们一致同意进一步推进“广西—文莱经济走廊”项目建设,推动走廊与中国—东增区合作和“陆海新通道”对接,增强文莱在次区域合作中的枢纽地位。
  四、菲律宾是此次周边之行的收官之站。近些年来,中菲关系取得很大发展,杜特尔特总统形象地将两国关系定义为“繁花似锦”。如何看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菲关系的发展?
  王毅:菲律宾是近些年来访问次数最多的周边国家之一,此次访菲是又一次交心之旅和合作之旅。
  首先是牢记中菲友好的初心。中菲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双边关系曾历经风雨,但友好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杜特尔特总统执政后,中菲关系成功实现转圜、巩固、提升三步曲,各领域合作呈现全新局面,取得丰硕成果。这离不开双方对两国友好初心的坚守,应该也必将贯穿中菲关系发展的始终。
  二是展现合作抗疫的真心。中菲自古就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传统。面对疫情,双方都第一时间向对方提供支持,彰显了友邻和兄弟情谊。此访期间,中方宣布向菲援助一批疫苗,支持两国企业开展疫苗采购合作,履行了习近平主席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正如杜特尔特总统所说,中方在自身需求急剧增大情况下向菲提供疫苗帮助,体现了中国对菲律宾的真挚情意。
  三是提振经济复苏的信心。访问期间,双方宣布启动必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为中国银行菲律宾人民币清算行揭幕,为双方经济复苏提供了助力,提振了信心。中方将继续参与菲方“大建特建”规划,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合作,为菲方长远发展奠定更好基础。
  四是坚定妥处分歧的决心。南海问题是中菲之间绕不开的议题,但绝不是解不开的死结。正如洛钦外长所说,“南海问题只是两国关系宽阔大道上的孤石”。双方一致认为,南海问题是局部,中菲关系是整体,决不能因1%的分歧影响99%的大局。双方同意,将根据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坚持妥处分歧、加强合作的正确方向,相向而行,推进海上油气合作,为破解历史遗留的难题找到顺应时代的方案,为南海和平稳定和地区发展繁荣作出共同的努力。
  五是拉近相知相亲的民心。中菲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缘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此访期间,双方启动“马尼拉论坛”,设立“中菲相知奖”,鼓励两国民众多走动、多交往,积极看待中菲关系和务实合作前景,夯实中菲友好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让更多人成为共促中菲友谊的同行者。相信在双方努力下,两国人民的心将靠得更近,成为非比寻常的朋友和兄弟,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行稳致远。
  五、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如何进一步提质升级?
  王毅:中国同东盟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多个“第一”,成为亚太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为11国20亿人民带来切实福祉。
  在双方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此次到访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现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菲律宾、候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和澜湄合作共同主席国缅甸以及东盟“领头羊”印尼,旨在同四国高层及东盟秘书长抓住30周年契机,打造中国—东盟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是加强战略引领。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一直像“走亲戚”一样勤走动、常见面。疫情期间,双方积极开拓新的交流方式,“云外交”保持高位运行,为双方关系发展不断提供政治动力。我们同意要继续发挥好高层指引,探讨举办纪念峰会,将双方关系定位提升到新的高度,进一步充实其时代内涵。
  二是推动融合发展。东亚是抗击疫情最成功、重启复苏最早最快的地区,也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板块。中国和东盟历史性地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历史性地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方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深化同“东盟全面复苏框架”对接,延续去年数字经济合作年效应,加强今年可持续发展合作年设计,推动RCEP早日生效,双方深化利益融合,扩大互利共赢,更好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合力应对疫情。中国同东盟国家在疫情面前团结互助,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了样板。我们将继续发挥中国—东盟关系危机驱动特点,充实抗疫合作基金,打造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推动公共卫生合作倡议。双方将高举疫苗多边合作旗帜,坚持疫苗公共产品属性,加强研发、采购和生产合作,共同促进疫苗在本地区和全世界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四是维护地区稳定。中方支持缅甸妥善应对若开邦问题,同文莱、印尼、菲律宾再次明确将通过友好协商管控海上分歧,积极开展海上合作。各方将继续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坚定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警惕防范外部势力挑拨干涉。我们一致认为,地区国家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处理好本地区的问题,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携手同行,未来可期。站在30周年历史新起点上,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更好促进东亚区域合作,确保东亚地区持续成为和平绿洲和发展高地。
  六、此次访问中您就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同各国交换了意见。请问当前形势下,坚持多边主义对本地区有什么重要意义?
  王毅:中国和东盟是维护多边主义的中坚力量。东亚合作的历史进程,就是多边主义的成功实践。东盟主导、协商一致、开放包容的合作原则,是多边主义在本地区的宝贵成果。
  在这场全球疫情中,中国和东盟国家坚持践行多边主义,勠力同心、携手并肩,在合作抗疫和疫后复苏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事实再次表明,坚守区域和多边机制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坚持多边主义与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当前地区和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与东盟国家都认为,要确保东亚持久和平和繁荣发展,必须支持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那就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坚持各国有权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坚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完善多边体系、践行多边主义,带来的应当是团结而不是分裂,合作而不是对抗。
  国际社会对维护多边主义普遍抱有期待。同时,我们也要对各种“伪多边主义”加以警惕,反对以多边主义为幌子搞集团政治,反对以多边主义为借口将自己的规则强加给国际社会,反对将多边主义意识形态化针对特定国家。我们愿同东盟国家一道,走出有东亚特色的多边合作之道,为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尊敬的读者朋友:
上周,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再次选择非洲五国作为新年出访目的地,延续了过去31年中国外长新年首访非洲的传统,也彰显了中国在疫情中践行中非友好的诚意和决心。本次电讯转载了李安山教授、刘海方副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贺文萍和李文刚二位研究员对此次访问的四则深度分析。
本期电讯想给大家重点推荐2020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8)》(第八辑)。自2011年起,北大非洲研究中心每年通过以书代刊的形式辑集出版《中国非洲研究评论》,旨在分享国内外非洲研究的前沿和争论,促进非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第八辑《评论》的编辑和出版比预期晚了一些,好消息是第九辑《评论》今年也将很快与读者见面。此次出版的《评论》由李安山任主编,潘华琼任执行主编,全书分为学科研究史、殖民史、社会文化史和研究手记四个部分,共收集论文20余篇,其中既有阿贾伊、迪乌夫、维德罗维奇等非洲史大家的经典译文,也包括李鹏涛、王涛、刘伟才等中青年非洲史学者的最新成果,还有多篇刚刚加入非洲研究队伍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论文和非洲考察手记。
 
我个人特别推荐的是两篇综述文章。一是张忠详老师对于非洲医疗史研究的综述文章。非洲医疗史研究最早始于美国非洲史学家柯廷(Philip Curtin)于1968年发表的《流行病学与奴隶贸易》。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非洲医疗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疾病与非洲经济、殖民统治与非洲疾病、独立后非洲国家的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等议题上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一批非洲本土研究者对非洲医疗史的研究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张老师文中提及的南非的Howard Phillips教授。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非洲医疗史的梳理一定会让对非洲医疗卫生研究感兴趣的中国学者们大受裨益。二是袁丁和沈玉宁二位年轻老师对当代非洲人类学研究的综述。正如作者们指出的,虽然中国非洲人类学讨论的话题还局限于非洲族群关系和非洲华人研究,与国际非洲人类学也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非洲人类学家队伍开始迅速壮大。他们当中多数在研究生阶段受教育于欧美名校,通晓非洲本土语言,同时有着丰富的田野经历,中国的非洲人类学研究将很快迎来一个飞跃时期。我自己在多年的非洲教学和研究中,也深有感触,如果中国的非洲史和非洲人类学没有长足的进步,我们的非洲研究将会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缺乏实现长远发展的根基。李安山老师在《序言》中感慨道,“由于中非关系的研究是热点,容易发表文章或拿到项目,一些学者的研究方向开始偏移。”这可能导致非洲研究本身被边缘化。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此次《评论》特别希望通过这些成果的分享,呼吁大家在关注中非关系发展的同时也重视非洲领域的基础研究。




| 来源: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秘书长许亮  |  整理:中国非洲总商会秘书处

附件:


公众号二维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官方网站:www.cagatime.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秀水街1号建国门外外交公寓2-2-71室
电话:85326771
邮箱:cagatime@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48692号-1

微信公众号:中非总商会

中国非洲总商会
Keywords: 中国非洲总商会 中国非洲总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