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8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成功的秘诀:这个国家比你认为的更注重包容性 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作者阿西莫格鲁和罗宾森(两者分别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教授——编者注)看来,国家需要包容性制度以赋予人们学习、工作、投资和创新的动机与机遇。
人们普遍认为,最重要的包容性制度包括财产权、知识产权、自由市场、竞争法,以及教育和医疗公平、政治权利平等、法治和公众监督等。如果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教育投入、储蓄率、劳动参与率,以及低失业率、高资产价格(包括股票、房地产及汇率等)、大量专利申请和初创企业,那么就完全可推断该国居民不担心其合法资产将被盗走或被掠夺,(所以)他们正努力学习、工作、投资和创新。这个国家极有可能拥有包容性的制度。
如今大部分中国人都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和工作,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并提高其社会地位。他们还相信,成功的投资和创新在创造财富和改变社会地位方面更“有用”。
经济学家们经常对中国的一些现象感到惊讶,例如中国东部地区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的世界一流表现、中国的超高储蓄率和专利申请量爆炸式增长、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等。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为普通人建立包容性制度。
美国包括资本市场、创业生态系统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在内的制度,鼓励该国精英尽最大努力学习、工作、投资和创新。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美国梦”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才。接下来,中国将需要开展建立和改善制度性机制的改革,包括创业生态系统、经济适用房、灵活的劳动市场等,以不断推动资源从落后企业和行业向技术前沿企业和行业的重新配置。
欧洲和日本都没有如此生机勃勃的创业生态体系、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和灵活多样的劳动市场。
中国正尝试向美国学习这些市场机制,并在包括专注于科技行业的证券交易所和创业生态体系等领域取得成功。例如,深交所创业板总市值已从2009年底的1610亿元人民币飙升至如今的13万亿元。2018年以来,中国创业板指数的增长幅度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几乎相同。
制度的包容性应该并且也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得到改善。过去40年来,中国已经为绝大多数人建立包容性制度;展望未来,中国将需要借鉴其他国家更好的实践,建立加快资源向科技前沿再配置的机制,减少经济不平等并保持社会的流动性。(作者Fang Zihao,王会聪译)